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1981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正式开始出版,丛书收录的均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学术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为中国读书界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口,是改革开放在学术出版和思想文化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标志。2023年,“汉译名著”书单还在继续更新,这套汇集各时代、各国家、各民族思想文化精粹的丛书堪称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翻译工程。今天为大家带来10种哲学类汉译名著高分好书,书荒的朋友可以跟着读起来。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它成于作者壮年,震古铄今,影响深远,不仅是作者政治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一部折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柏拉图坚信哲学家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书中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其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郭斌和(1900-1987),江苏江阴人,著名语文学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张竹明(1932- ),江苏南通人,古希腊罗马文化专家,翻译家。本书为叔本华的主要著作。叔本华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唯意志论者,是黑格尔的对立面。他认为世界是意志、是表象,生命是痛苦的,为要摆脱痛苦,就要否定生命,走向虚无。他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康德、贝克莱,他对康德基本肯定,对黑格尔全盘否定。他的思想对中外哲学界、文学界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经久不衰。通过本书可对哲学史上的理性与反理性的斗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起初学习医学,后转向哲学。28岁时出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未受到关注,直至1859年第三版时才产生巨大影响。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哲学家,创立了唯意志论哲学。本书是笛卡尔1637年第一次发表的著作,影响很大。书中着重论述了他的方法论思想,并附有三篇附录:《几何学》、《折光学》和《气象学》,作为使用他的新方法的例子。笛卡尔,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是二元论唯心主义者的代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儿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代表作品有《第一哲学沉思集》、《方法论》、《几何》、《屈光学》等。贾江鸿,哲学博士,南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笛卡尔哲学,当代法国哲学。该书是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虽然本书是对悲剧的探讨,但实际上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阐述了作者的许多哲学思想,因而可以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是一本值得重视的著作。作者在本书中不是单纯的对悲剧进行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悲剧与人生的关系,建立一种悲剧人生观。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孙周兴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2012年度“长江学者”。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小逻辑》是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的一部哲学著作。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中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到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得到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黑格尔(1770-1831),德国著名哲学家,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之一,他庞大的哲学体系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发展的顶峰,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书标志着近代哲学主题的重大转变,即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成为哲学探讨的主题。本书包括六个沉思,及霍布斯、阿尔诺、伽森狄等人的诘难和笛卡尔的论辩。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探讨了上帝存在与否、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本书中自我的“主体性原则”,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本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标志着人的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从而也影响近代西方哲学成为主体性哲学。本书可作为奥古斯丁的自传看,书中不仅记述了他的思想转变经过,也表达了他对重大神学问题(例如天主,原罪等)和哲学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在卷十一里,记述了他对时间问题的看法。全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奥古斯丁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则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奥古斯丁,古代基督教主要作家之一,与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同为基督教神学的两大师。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于基督教教义有深远的影响,宗教改革时期的加尔文、马丁路德都深受他影响,使现代教会的教义中承袭了奥古斯丁的思想。周士良,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天主教耶稣会神父,精通法语、拉丁语。《尼各马可伦理学》(《伦理学》),13世纪被译成拉丁文后遂传遍西欧。全书共10卷,132章,探讨了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等问题。该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书中系统阐述了德性在于合乎理性的活动,至善就是幸福等观点,成为西方近现代伦理学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本书是亚当·斯密的传世佳作之一,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亚当·斯密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论述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应该怎样控制他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确定的行为准则的社会。本书创立了与重商主义相对立的系统性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公认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又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他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道德情操论》的修订上,从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对《道德情操论》先后进行了6次修订,正是在修改过程中完成了《国富论》,甚至《国富论》首页上还强调“《道德情操论》的作者”。本书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的问题,如人的天性和艺术摹仿的关系,构成悲剧艺术的成分,悲剧的功用,情节的组合,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本书为西方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如何写诗以及进行诗评的经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