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亲子阅读:阅读+陪伴,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2025-05-11 12:43:30 550

阅读+陪伴,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王英


       多年前,读到一首诗:“我在天上挑妈妈/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儿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八年的等待,一个叫豆豆的小朋友挑中了我,于是,悄悄地藏在了我的肚子里,开始了一生的缘。

在经历了最初的喜悦和兴奋后,我和先生开始做着各种迎接他的准备。我们为他取了一个小名:豆豆,他就像是种植在我们家庭中的小豆苗,给他足够的营养、足够的爱,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我们开始和他说话,为他阅读,当他开始在我肚子里拳打脚踢的时候,我们发现一旦我们开始给他阅读,他就静静地聆听,有时还会随着我们的朗读踢踢腿,伸伸手。

有次,豆豆爸爸用他的家乡话读故事,那抑扬顿挫的语调让我笑出声来,豆豆竟然也在肚子里鼓起一个个小包,难道是一起分享故事的喜悦吗?整个孕期,每天晚上我们都会一起聊天,听音乐,阅读,豆豆出生后,一度让豆豆爸爸怀疑,这娃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除了吃就是睡,全然没有小婴儿的夜夜啼哭呢,甚至到了四个月,他就主动戒了夜奶,开始睡整夜觉了。

也许,他在出生前就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和安全感,我们更坚定了把亲子共读和深度陪伴作为礼物送给豆豆的决心。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犹太人的孩子出生时,父母会在书籍上涂上蜂蜜,让孩子舔食,孩子出生开始就知道书籍是甜的。”当豆豆长到三个月的时候,有了最初的触感,会用手来感受物品,他接触到的第一类书是我从淘宝上淘来的布书,这类书是用布制成的,不用担心伤害到孩子稚嫩的皮肤,而且非常环保。其中有几本是介绍动物尾巴的,豆豆基本把每根尾巴都啃了无数遍,成了他最好的磨牙棒。记得在一个午后,阳光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当我一回头,他竟然把书背在了背上,得意地看着我,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以后的时光里,他始终带着书一路前行的坚定脚步。

到了六个月后,豆豆有了最初的翻页意识,我们家里增加了很多纸板书,这些图书是最好的启蒙读物,所有的书角都是圆的,纸张都是硬纸板的,完全不担心会被撕坏。豆豆和我们一起读了《小鸡球球》《猜猜我是谁》《噼里啪啦立体书》《信谊宝宝起步走》等,现在豆豆已经快四周岁了,可有时还会把这些书翻出来,坐在地上认真地阅读,还一本正经地问我:“妈妈,这是不是我小时候看的书?”我一直取笑他:“你现在是大时候了吗?”他点点头说:“我是大孩子了。”

有了布书和纸板书的启蒙,一岁开始读各种绘本是那么顺理成章。常常有朋友问我:“豆豆的书怎么看上去都是新的,就没有被撕坏的吗?为什么我们家的拿到书不看就知道撕?”真是这样,豆豆没有经历过撕书的阶段,从他拿到书开始就特别珍惜。记得一岁的时候,有一次,他不小心在翻页的时候撕坏了一个角,他就哭了,我问他:“这是你撕的吗?”他就点点头,“那以后还能撕吗?”他马上就摇摇头。真的,他没有刻意去撕过一页书,偶尔坏了一个角,都要让我给他补好。看来,爱阅读的孩子更珍惜书。

豆豆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就用故事喂养他,出生后,书籍一天都没有离开他。在我们家中,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有书,我特意给他在每个房间摆放了适合他高度的书架。

640.png.png

当他走路还摇摇晃晃的时候,他已经能自己到书架上取书,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阅读。特级教师高子阳老师说过:“有条件的家庭,0-9岁可以轻松快乐读完10000本绘本;真正想做低年级阅读推广的,最起码地要让孩子在一二年级读完1000本。”

这看似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但是如果每天坚持和孩子读四到五本绘本,一年就能读近两千本,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已经基本完成了10000本绘本的阅读量。

在不断地阅读中,阅读也成了孩子自身的需求,成了呼吸般自然的事。

将近四年的亲子共读,到底给豆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阅读带来了更融洽的亲子关系。


01

       亲子共读不光是妈妈和孩子做的事,亲子共读应该是家庭中每个成员最快乐的事。

由于我工作的性质,每周有两个夜自修,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以后,当我看到豆豆的时候,他往往坐在爸爸的腿上,由爸爸陪着阅读。爸爸的阅读更加随性,有时不按常理出牌,还会配合各种动作,常常逗得豆豆哈哈大笑,有时甚至还会配合故事的情节进行表演,常常闹作一团,阅读成了最美好的亲子时光。

平日我们工作都很繁忙,从豆豆出生开始,白天就由爷爷奶奶和外婆轮流带,虽然老人的普通话都不太标准,但他们也成了亲子共读大军里的一员,因为豆豆常常会捧着一堆的书要求读给他听,偶尔爷爷奶奶读错了,豆豆就成了纠错员,特别有成就感呢。

其次,阅读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02

       在豆豆两岁的时候,他迷上了《可爱的鼠小弟》,每天都是一整套搬到床上,让我们读读读。有一天洗澡的时候,豆豆坐在他自己的澡盆里,豆豆爸爸开玩笑地说:“豆豆,爸爸也想洗澡,你的澡盆能借爸爸用用吗?”豆豆很认真地说:“爸爸,你太大了,坐不下。”我说:“妈妈也想洗澡,能借我吗?”他急忙说:“妈妈,你也太大了,也坐不下。”这分明是《可爱的鼠小弟》里的句式呀,我们没有刻意教过他,但多次的阅读后,他能很熟练地应用。

去年九月份,豆豆进入幼儿园,刚开始的两个月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他发脾气、无理取闹,但是他会每天和我分享幼儿园的故事,就是在一天天的交流中,我们了解了他的内心惶恐和心理需求,并逐步引导他,两个月后,他爆发出很强的学习能力,学习变得更加自信。

我想,如果没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也许我们还在适应的路上坚强前行。

再次,阅读培养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03

做一个温暖的孩子是我给豆豆设定的目标,温暖的孩子懂得感恩、学会分享、认真执着,而这一切都能在阅读中习得。

豆豆一周岁的时候,我们带他去厦门,路过一家卖酥饼的店,营业员热情地切了一块酥饼给他尝。他看看我,然后接过酥饼放在我的嘴里,甜甜地笑了。那一刻,我觉得我见到了世界上最美的笑容。

还有一次,哥哥要来我家做客,我给他说:“《好朋友》里说好朋友就是要一起分享的,哥哥来了,你可以把最爱的熊熊糖和哥哥一起分享吗?”那天,他几次都想吃糖,但又忍住因为要和哥哥一起分享,直到哥哥来到我们家,他把一颗糖给了哥哥,才拿起另一颗来吃。以后,每每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他就会用书中的故事来告诫自己。

三年多的亲子共读,我们一起阅读了将近2000本绘本。

这些图书都是我在当当、京东或者实体店精心挑选的,每一本都提前阅读过,也许就是在不断的购买中,形成了我对童书的特殊品味,也深知适合孩子的图书标准。因此,每本书都能赢得孩子的喜爱,常常让他欲罢不能。

有时,我会担心挑选的图书是不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但没想到图书跨越年龄,甚至一些桥梁书也深受豆豆的喜爱。记得一岁多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奶奶的红披风》,这是一本凯迪克银奖的绘本,本以为对他来说内容有点深,但因为豆豆的奶奶住在无锡,有时我们会到无锡看望爷爷奶奶,相似的经历让他一下子爱上了这本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每天都会让我读,两岁的时候,他竟然已经能够复述这本书的内容。

在将近四年的买买买中,家里的图书越来越多,虽然在房子装修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书本的摆放,好几个房间都定制了书架,之后又买了好几个儿童书架,但依然挤得满满当当。

也有朋友建议是不是处理到一点,但不光我舍不得,连豆豆也舍不得,这些书都像是他的珍宝,偶尔他想看的书找不到了,他会急得团团转,一定要和我一起找到这本书才安心。

也许是常年读这些有品位的绘本,让他的生活更有品质。我的朋友们常常笑着说豆豆就像是生活在童话故事里的孩子,说话做事都特别有诗意。圣诞夜,豆豆除了准备好圣诞袜以外,还会在旁边放上一块巧克力,他说:“圣诞老爷爷一路上给小朋友送礼物,肯定会饿的,等他到我们家的时候,你要告诉他把这块巧克力吃了再赶路。”

640.jpg.jpg

他常常让自己在故事里徜徉,把生活过成了故事,过成了诗歌。

在我们家里,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场景:晚上八点前,豆豆就会从书架上挑选当天想阅读的图书拿到床上,这种让他自己选择图书的方法培养了他阅读的自主性。

三周岁后,他有了自主阅读的需求,一般在我和豆豆爸爸忙碌的时候,他就会先自己开始阅读,虽然他认字不多,但读图同样能让他津津有味。等我们忙完,就开始了一天中最美好的亲子时光,豆豆会挑选这本书是爸爸读还是妈妈读,有时他会要求这句爸爸读,这句妈妈读,读完一本,他就会拿出另一本,等把他挑选的书全部读完,他还是耍赖,要求再读几本。

读完了中文绘本,还要求我们给他读英文绘本,虽然对于英文基础很差的妈妈来说这真是件为难的事,但妈妈相信学习能化难为易。每次买了英文绘本,我都会把不会的单词注好音标,跟着有声词典反复练读,再根据音频模仿语音语调。三年来,磕磕绊绊也和孩子读了上百本英文绘本。

每天,豆豆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妈妈讲。”有时,眼看着九点睡觉的时间就要到了,哪怕是最后五分钟,还要求着我们再读一本。伴着书香入睡,连梦里还说着书中的话,这梦也变得又香又甜。

从豆豆出生开始,我就想着要给他送上一份最特别的成年礼,送什么好呢?这礼物一定要能记录成长。于是,我想到了给他记录成长日记,起名:《爱豆日记》。每天我都会给他拍几张照片或者录一段小视频,再配合文字的记录。其实刚开始,我对这份礼物能坚持多久没有底气,也许一个月,也许半年就不了了之了。但我告诉自己,你今天不记录,也许明天你就忘记了孩子成长的瞬间,等你再回忆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了。因此,每天晚上,等豆豆睡着了,我就开始写我的《爱豆日记》,并分享在我的朋友圈里。这些文字并不华丽,有的是成长的点滴,甚至是生活的琐碎,到了豆豆一岁多后,还有了豆豆的童言童语。

写亲子日记的一开始,只是为了不错过豆豆成长的每个阶段,没想到得到了很多的鼓励,有朋友开玩笑地说:“每天晚上必须看了《爱豆日记》才能入睡,要不觉得一天是不完整的。”还有的朋友说:“等我孙子出生了,我就照着你写的来养。”偶尔一天漏写了,第二天早上朋友们就提醒我昨天的任务没完成。正是这么多的鼓励,让我更懂得坚持。

每到新年,我都会把前一年的日记以微信书的形式结集成册,第一年当我拿到微信书的时候,看到上面的字数写着10万字,图片5000多张的时候,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原来我一年能写下这么多文字。从开始写《爱豆日记》到现在,已经书写下近40万字,从来没想到这样的创作是如此自然,随性,但又饱含着对孩子的爱。

2017年初,昆山市教育局家校合作指导中心尹弘敏老师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在昆山家校合作公众号上开设专栏,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我欣然接受。一方面,我想和更多的家长一起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另一方面也趁这个机会对三年来的日记做一整理。

专栏取名为《豆妈的育儿日记》,我从《爱豆日记》中整理了“阅读篇”“生活篇”“入园篇”等主题,每个主题再分若干期,除了分享日记的内容,每期的后面增设“豆妈有话说”,谈谈我对育儿的看法。专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欢迎,每期都有几千的阅读量,2018年1月,公众号的粉丝数超过15万。

4年前,我多了一个身份:豆豆妈妈。其实在20年前我就有了一个身份:老师,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很多时候是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2006年,从听彭懿老师的讲座开始,我坚定了要把绘本带给每个学生的决心。我和家长们一起建立图书基金,一起设计图书会标,一起挑选图书,一起进行阅读。

我们在阅读上的实践得到了梅子涵老师的肯定,他建议我在《儿童时代》上开设专栏,专门讲讲怎么用绘本来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的启蒙,没想到这一写就写了八年。

八年里,我以亲子共读的形式教孩子写作,我结合名家名作探讨写作的技巧,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一下子读懂绘本。这八年里,我把上百本绘本介绍给了《儿童时代》的小读者们,在他们心中播撒下阅读和写作的种子。

亲子共读、深度陪伴,这是我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小学部)

来源:阅读三十人论坛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