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书山探径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介——慈山寺

2025-05-05 12:09:39 494

书山探径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介——慈山寺石窟(陕西省麟游县)(十三)


栏目寄语

本栏目将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统筹规划,科学架构,计划通过数十个分主题,上百个子主题,解读国家的相关政策,宣传宝鸡本土传统文化,深挖馆藏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及数字资源价值潜力,探索整理学习资料,精心筛选推荐馆藏图书文献,力争使栏目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力求栏目的连续性、前瞻性、学术性、群众性、趣味性相统一,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市民,为“书香宝鸡”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image.png.png


图片

慈山寺石窟(陕西省麟游县)

图片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原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其地山环水绕,林木葱郁。石窟开凿于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

image.png.png


麟游慈善寺地理位置


2001年06月25日,慈善寺石窟作为隋、唐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麟游慈善寺是唐代首个皇家寺院,史载,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六月五日夜,慈善寺新佛堂开光之日,就有灵光映现,并绕梁三圈。

慈善寺石窟总面积不大,只有两座庙。现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龛较多。两处共有12个洞窟,6座佛龛,47尊造像。西崖第一、二窟平面呈马蹄形,窟内佛像体量较大。第一窟主佛由隋皇宫所刻,高5.5米,极为珍贵。南崖上有9个摩崖造像龛,内凿佛像,体量较小。

image.png.png

第一窟


image.png.png


左图南壁坐佛 右图北壁坐佛

image.png.png


二号窟主佛

慈善寺石窟窟壁内外还保留有唐代至明代的题记、刻经5处。慈善寺石窟的佛像头部稍大,肌肤丰满,神态完美,裙带衣纹流畅,刀法简练有力。根据其造型、衣纹、装饰看,与麟游县城西南百尺崖摩崖造像基本一致,属唐代初期作品。其代表了隋唐时期佛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是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典范。它的建筑和雕刻样式曾是当时建造石窟的范本,因而保存下来的洞窟建筑也十分珍贵。


image.png.png

南崖壁上的小龛


image.png.png


南崖第九龛

第二窟唐代刻写的"敬福经"是全国现存刻写时间最早,保存字数最多,内容最完整的世俗佛经。在慈善寺出土的佛造像瓦当,亦极其珍贵。

 

image.png.png


image.png.png

image.png.png

image.png.png

来源: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