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学生节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ay X 鲜衣怒马少年时 不负韶华行且知 1946年,世界各国学生代表于布拉格召开全世界学生大会,为了在大学生中倡导追求和平、民主和自由,也为了纪念反法西斯的大学生运动,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国际大学生节,以激励全世界学生共同为建设一个和平、民主、进步的世界而努力。 当代中国大学生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 以青春之名,续写时代华章。 壹 《读书读书》 胡适先生致青年的演讲: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读书读书》是一本关于“读书”“买书”“藏书”这一读书人雅事的集子,由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编写,共收入了林语堂、老舍、周作人、王力、叶灵凤等24位知名学者、作家的48篇文章,带你分享他们的读书智慧和心得。 读书是一辈子的乐事,正因为其乐无穷,才引得一代代读书人如痴如醉。随便翻翻,也许在书中,你也能发现自己的影子。 贰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就在此祝你谈谈笑笑,跑跑跳跳!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赴欧洲学习期间写给国内青年的书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根据自身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或应该关心的事,以朋友的身份,用简洁朴实的语言,表露自己切身的感想,读来使人感服,使青年们在其真挚的话语中有所获益。 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时至今日,朱光潜先生的先进思想依旧对当下的青年有着积极的影响。 叁 《傅雷家书(选编)》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写给孩子的书信摘编,话题不局限于生活琐事,还涉及艺术与人生的诸多方面,饱含着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 这些书信,严肃中透出亲切,深刻却不脱离日常,既充满一个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也细数了青少年成长的迷茫与欢欣。看似平淡的家常话,如山间的一缕清风,令人回味。 鲜衣怒马少年时 不负韶华行且知 梁启超先生说:“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公所谓的少年和责任,正是我们当下大学生群体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