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非遗
油纸伞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戴望舒《雨巷》 油纸伞,源自中国,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江南古典油纸伞制作工艺是油纸伞中代表,其中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油纸伞行业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把油纸伞都是由匠人经过十几道繁复的工序精心制作而成。从挑选竹子,到削形,再到裁剪油纸,每一步都充满了匠心独运的艺术魅力。图案丰富多彩,有山水、花鸟,每一把油纸伞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这把油纸伞撑起的美丽世界吧!
历史渊源 春秋末年 据传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鲁班的妻子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 东汉 东汉蔡伦发明纸后,就出现了在纸面上涂熟桐油的油纸伞,但那时的伞主要是黄纸做成。 唐宋 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宋时称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有纸伞、油伞、蝙式伞,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 明清 明清代时期,油纸伞在民间广泛使用,并出现了在伞上创作的情况。清代至上世纪70年代,油纸伞一直是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制作过程 传统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 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 号竹 号竹,即选竹,要求严格,以泸州油纸伞的伞骨为例,一般选用蜀南竹海等地海拔八百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茎直节少,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 做骨架 削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 上伞面 把裁好的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 绘花 于伞面绘上图案 ,晒干。 上油 最后在伞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各地的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 “中国伞工艺的活化石” 江西甲路油纸伞 制作灵巧、工艺精湛、风格别致 安徽泾县油纸伞 山村里传承千年的油布伞工艺
内涵寓意 寓意多福 油纸与“有子”音近,伞架为“人”字形,由几十个人字形状组成,伞字繁体是“伞”,从繁体字角度看,是人字头下面四个小“人”字,自古寓意为五子登科。 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寓意节节高升 伞骨为竹,代表长寿,寓意节节高升。 寓意大富大贵 红色是我国的传统色调,红色油纸伞代表着喜庆,我国很多地方依然保持送红色油纸伞的习俗,寓意大富大贵,这正是红色油纸伞流传百年不衰的重要原因。
油纸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一把油纸伞,千年中华韵。油纸伞是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份祝福,传承着中国的千年文化传统,记载着富有意境的东方美学。 注:以上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