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走进吴堡同源堂国学馆
吴堡钟灵毓秀、英才辈出。这里是文坛巨匠、文学楷模柳青的故里;是开国元勋、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的出生地;也是当代经济学家张维迎的家乡!
这里不乏古迹遗址,也有新秀突起!一条母亲河血脉相承地连接着:
屹立于吴山之巅,古朴沧桑、巍峨苍劲的千年古石城
耸立于龙山凤麓,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的华夏同源堂
古石城盘踞于城东吴山之巅,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地势,是古代军事要冲之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在岁月长河的不断演变、纷争、战火洗礼中留下了太多的历史印痕和传奇故事!同源堂是城西明清驿站大道上的千年古村落张家墕崛起的一座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仿明清建筑。一座是千年古文化和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一座是当代成功人士以传统文化为主而修建的怀古追先的人文景观!千年古石城、华夏同源堂同样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印迹,是吴堡旅游文化的两座具有着代表的标志性建筑!
了解华夏同源堂是在吴堡作协成立之后,认识了研究历史文学、致力于传承、保护本土文化的资深老前辈和志同道合的优秀文学爱好者。在与前辈、学者的交流过程中,让我对家乡本土文化和传统民俗、民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前辈老师的介绍下我走近了这座有着浓郁陕北窑洞文化的建筑群。初见同源堂,远远望去,黄土高坡上一座雄宏辉煌、气势磅礴的建筑拔地而起,不由为此壮观的景象所赞叹!走近同源堂的正下方,仰望中一座阶梯式依山而建的七层仿古建筑全貌尽显眼前,恢宏大气、威严高耸、古朴而不失典雅,庄严而不失古韵、整体布局考究、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榫卯木质结构,做工之细致、雕镂之精巧、 建筑之宏伟,在方圆周县也是首屈一指,不禁为此雄伟宏大的建筑规模感慨,不愧是秦晋大峡谷中一座耀眼的艺术建筑,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在前辈老师的陪同与讲解下,亲身走进并真正目睹和领略了这座后起新秀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华夏炎黄子孙,百姓同源同根故名为“华夏同源堂”!镌刻“有教无类,见贤思齐”八字的“国学馆铭石”意为全民不分门别类、不分高低贵贱,平等享受教育之意,也是同源堂国学馆的主旨思想!“思源亭”时刻提醒人们饮水思源不忘本,不忘老祖宗的恩德!“德顺亭”人人积德行善养成高尚的品德,厚德载物自然事事顺心之美好寓意!“感恩阁”羔羊跪乳之情、雏鸟反哺之恩,告诫人们要常怀感恩之情!“二十四图孝文化厅”百善孝为先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厚重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厅”陈列着民间生活中流传下的古人智慧的结晶!“姓氏文化馆”可以返根追溯,查阅姓氏的来胧去脉!同源堂是座以国学传统文化为理念且处处彰显着浓郁的古文化气息的文学宝殿!
正在疑惑是什么样的世家时?大门木匾《问士第》的大院印入了眼帘。大院是修建同源堂张耀琪先生的老宅,他曾在此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为了追忆已故的父辈张问士的不悔教导,故挂此匾以示怀念之情。右边一堵老宅文化墙《问士第记》生平简介跃然眼前。“张问士,字文卿,民国九年生,乃明代云南昆阳州知州、封奉直大夫张绮之十二代传人,世为望族,张绮在告老还乡曾在村办了“凤麓学院”。张问士早年信仰“三民主义”胸怀教育兴邦之志,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现绥德师范)毕业后,任教故里。抗日战争爆发一腔热血激于民族大义,考入黄埔军校七分校第十七期,决心奋笔从戎,以武救国。毕业后供职国民革命军,始任少尉排长,后晋升上尉连长。曾住黄河两岸,多次参加河防保卫战,阻止日寇西犯。解放战争中顺应时势,随军在四川三合县起义,新中国成立后重执教鞭,在本县多地任教。在文革”时受到迫害七二年蒙冤病逝,年仅五十三岁,一世英明、肝胆狭义、生死置外,救国惠民之好人,在粉碎“四人帮”后终得平反昭雪!”踏入张氏大院,对面是一幅传统的吉祥图“五蝠捧寿”照壁,寓意吉祥长寿、多福多寿。脚下一块青石十全图,寓意着亲临十全如意、富贵。马棚、石磨,院子在保留原来的布局和传统文化元素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复原,古朴、简净的庄户人家的一部院落。
从张氏大院出来,前辈老师娓娓道来张耀琪先生的身世!张耀琪早年背乡离井去了西安,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际,凭着一股陕北人的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以诚信为本在商界打拼多年,从事进出口贸易、开厂、办校,功成名就之后,一片赤子之心不忘返乡报答父老和家乡的养育之恩,先后为家乡修路、捐资助学建校。先生高瞻远瞩,为了更大力度惠泽后代,弘扬教育文化发展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张耀琪先生将同源堂无偿捐赠给吴堡县政府,现已被命名为“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榆林市政府予以高度重视,现已被榆林市政府命名为“榆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榆林市领导干部国学培训基地”和“榆林市青少年研学培训基地”,成为了一所促进学习和交流的文化场所 !
当代商界娇子以教育为本而修的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为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国学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设有“翰墨轩”是文人墨客舞文弄墨、奋笔激书、吟诗作赋的好去处!“国学书苑”古朴典雅、藏书丰富、窗明几净、幽雅静谧,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国学讲堂”设施先进设备齐全是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之文学圣地。同源堂是一处集馆阁厅堂、窑洞院落、陈列展室,有着陕北民俗特色文化的旅游佳地,是远离喧嚣享受世外桃源休闲首选之地。来这片净土亲身感受古文化的氛围和魅力,这里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温和再现!
同源堂国学馆与千年古石城遥遥对望、交相辉映!这里不仅是民间本土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华夏古老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欢迎来我的家乡——陕北吴堡,仰红色古渡口、游华夏同源堂和张天恩艺术博物馆、赏千年古城、观文豪柳青文化园和将军慕生忠故居、沐横沟温泉、临怒浪滔天的黄河二碛、尝舌尖上的中国的空心挂面、品 “们吴堡” 的“五味和谐”、来一场激情四射、酣畅淋漓的拐上古渡黄河漂流吧!欢迎您亲身感受和体验真挚、热忱、浓郁的陕北风土人情吧!
张绮简介:
(1479.9.24~1554.12.21)明朝嘉靖年州官,字文锦、别号青峰,陕西吴堡人。明嘉靖二年(1523)入太学,1531年任河南大名县通判,1550年任云南昆阳州知州,奉直大夫。讲乡约,教纺织,勤农艺,造学校为官一生,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深得民众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华夏同源堂简介:
2011年开建,历经五年花费五千多万元,于2016年5月建成。该馆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多平方米,为阶梯式仿古建筑。楼阁奇伟,设计精巧,布局合理,主体建筑共有七层,内涵丰富,功能齐全。
第一层:餐饮部,地域特色美味。
第二层:国学书苑,古朴典雅。
第三层:孝文化展厅,百孝善为先。民俗文化展厅,一桌一椅、一针一线,尽显岁月沧桑。
第四层:国学讲堂和姓氏文化馆。弘扬传统文化,寻找华夏之根。
第五层:陕北传统窑洞风情、古香古色。
第七层:接待室登高望远,怀古追贤!
整体建筑气势雄宏、亭台高耸,晨迎朝阳、夕送斜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吴堡县仿古标志性建筑和旅游首选佳境。
同源堂是张耀琪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赤子之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学精神的传播不遗余力地无私的奉献!
华夏同源堂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