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爱克苏佩里笔下“连结全宇宙的爱”的小王子,住在被称作“B612”的小行星,是那个小星球上唯一的居民。书里书外,小行星散发的璀璨烂漫给人们无尽的好奇和期许。B612星球更是缥缈、纯真的代名词。
事实上,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小型岩石天体。尽管小行星像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但它们比行星小得多。而且,绝大多数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带内。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太阳系中10个有趣的“小个子”。
01
谷神星:其实是颗矮行星
谷神星最初一直被归类为小行星,直到2006年才被正式划分到“矮行星”的行列。
谷神星是小行星带内唯一的矮行星,同时也是小行星带内最大的天体,质量占到整个小行星带的25%。
虽然被归类为“矮行星”,但在所有的矮行星里,它依然是最小的一个,最大的矮行星冥王星,质量是它的14倍。
谷神星插画
来源 :Space.com
02
毁神星:曾可能撞击地球
毁神星是一颗直径在400米左右的近地小行星,2004年被发现时,天文学家预测其有较大几率撞击地球。但随着运行轨道的确定,天文学家们已经排除了毁神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毁神星Apophis
来源:Universe Today
03
糸川:首次采样返回
糸(sī)川是一个花生状的小行星,长535公尺,宽约200至300公尺,以18个月绕太阳公转。
糸川是第一颗人类采样返回的小行星。2005年日本隼鸟1号探测器两次降落糸川并采样,2010年6月13日成功将样本送回地球。
隼鸟号拍摄的糸川小行星
04
智神星:第一颗小行星
智神星,继谷神星后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直径约544公里,仅次于谷神星,是小行星带内第三大小行星,约占小行星带总质量的7%。
除了酷似高尔夫球的外观,智神星还有一个很怪异的轨道,与小行星带中大多数小行星的路径相比,它以35度角偏离地球,而且在围绕太阳的同时,不断地进出小行星带。
智神星
图源:维基百科
05
女凯龙星:自带光环的小行星
女凯龙星,已知最大的半人马小行星,同时也是第一个被发现有星环的小行星。
女凯龙星的环状结构主要由冰粒构成,天文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另外一颗天体与女凯龙星相撞后留下的遗迹。
女凯龙星艺术家绘图
图源:维基百科
06
爱神星:首次被航天器着陆
爱神星是第一颗被航天器环绕轨道运行的小行星,也是第一颗被航天器着陆的小行星。
2001年2月12日,美国宇航局“舒梅克尔”号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探测器登陆爱神星。此外,爱神星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近地小行星(发现于1898年8月13日)。由于轨道的倾斜,这颗小行星常脱出黄道带的范围以外。
焦糖奶油色的爱神星
(图源:NASA)
07
艾女星:拥有卫星的小行星
小行星艾女星是在约20亿年前, 一个较为大的天体粉碎后形成的小行星族 -“鸦女星族”的成员,也是第一颗被发现拥有卫星的小行星。
小行星艾女星(243 Ida)及其卫星
(图片来源:NASA)
08
灶神星:太阳系最高峰所在
灶神星是主小行星带中第二大的天体,几乎占所有小行星总质量的9%。其南极坐落着太阳系最高峰瑞亚西尔维娅山。
与大多数已知的小行星不同,灶神星已经分化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一特征称为分化),与地球非常相似。
黎明号拍摄的灶神星
(图源:NASA)
09
司琴星:逆行自转
司琴星是一颗逆行自转的小行星,形状不规则,遍布陨石坑,最大的撞击坑直径达45公里。
2010年7月10日,欧洲航天局探测器“罗塞塔”飞掠平均直径约100公里的司琴星,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造访过的最大的小行星。
罗塞塔号在最接近司琴星时拍摄的影像
(图源:维基百科)
10
Didymos:行星防御的“小白鼠”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6日,一颗被人类发现了26年的小行星惨遭宇宙飞船“碰瓷”。根据人类过去对其运行路径的监测和理解,NASA当天成功引导一艘宇宙飞船撞向了它,这次任务的目标是一个双星小行星系统,名字叫Didymos,古希腊语的“双胞胎”之意。主星迪迪莫斯(Didymos)直径780米,相当于古罗马斗兽场般大。它的小卫星名叫迪莫弗斯(Dimorphos),每11小时55分钟围绕主星转一圈。
DART航天器撞击Didymos
双小行星系统艺术家想象图
图源:NASA
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学家,用他们坚韧不屈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追寻浩瀚宇宙,绘制银河画卷。
随着空间探测的不断发展,人类未来很有可能会登上这些小行星,探索更多宇宙奥秘。
科学与岁月结盟,人类将不再束手无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