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岐图云悦读 | 执笔乘风 携书踏浪

2025-08-02 15:31:43 477

640.jpg.jpg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古老、盛大的民俗节日。相传最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端午节的的节俗活动雏形。传统节日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端午将至,本期书单特摘录了部分节日背景趣事。希望能让读者们更熟悉我们的传统习俗,并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飞龙在天”的吉日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一般与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或者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而细数端午的由来,与上述的每一项都挂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龙图腾的祭祀。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高悬于正南中天,处在“正中”之位置,《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喻事物处于最鼎盛状态,乃大吉大利之天象。上古百越先民择此“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随着历史演变民族融合,龙成了中华全民族的图腾,端午也成为了举国的盛大节日。


古代的“运动会”



各地的端午节,都有许多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习俗。例如赛龙舟或者射柳、斗草、马球等等,若是在中国古代选一个运动会出来,可能真的非端午节莫属了。

更有一些说法,端午起源跟水兵操练有关。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是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别名和节俗众多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再加上各地诸多不同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等等。不同的名称则对应着不同的节俗,例如:



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处在正南中天,位置最”正“、最”中“。另外因端午节对于在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故称作“天中节”。

龙是吴越部族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彼时的端午,也称作龙舟节或龙节。

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民间还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亦有浴兰节之称,如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此外,端午还有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避恶月恶日等习俗及与之对应的相关的文化活动。千年来,在我国各地盛行不衰,成为影响力极大的民俗大节。在世界汉文化圈中都有广泛的影响。


重要的文化价值



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热闹喜庆。这些节日习俗、礼仪凝结着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深邃而重要的文化价值,承载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信仰。传承好发扬好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是历史交予我们的责任。接下来通过以下几本书一起学习一下吧。


01

中国传统节日

一本书重温大美中华传统节日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包罗万象,是一场集各种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盛宴。作者绕着中国过节,从节日的起源与发展说起,结合历史、习俗、风物、舞乐、节庆美食、游历见闻与百姓的动人故事等多维度,将节日里的中国跃然纸上。《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翔实,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欢愉与人间的温情,也带领读者通过此书一探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02

端午与龙舟

节日之美 · 万民之节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END-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