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节日科普 | 元宵节

2025-08-11 11:27:01 449
图片
图片

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图片
图片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宵节由来

图片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图片
图片

元宵节习俗

图片





吃元宵

吃元宵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它象征着家人团聚和幸福美满。

正月十五那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煮元宵,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元宵,希望整个家庭都能团聚在一起。
吃元宵的习俗也寄托了对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赏花灯

元宵节有赏花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明帝时期,是为了弘扬佛法而点灯敬佛。

正月十五夜,宫廷和寺院都会挂起彩灯,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

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延续至今,人们在元宵节期间挂起彩灯,家家户户都会在彩灯下点亮灯笼,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猜灯谜

元宵节有“猜灯谜”的习俗。人们在彩灯上贴上写有谜语的纸条,供人猜。这是一种文字游戏,通过猜谜来增加节日的乐趣。

猜灯谜给人们带来了智慧和乐趣,也锻炼了人们的思维能力。通过猜灯谜,人们可以锻炼思维,增加对知识的了解。

元宵节习俗中的“猜灯谜”不仅是一种庆祝方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人们通过舞狮子来庆祝节日的到来,也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和平安。
舞狮子是一种表演艺术,每只狮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舞姿和动作,展现出狮子的力量和威严。
舞狮子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文化传承和民俗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舞狮子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图片
图片

元宵节诗词

图片



图片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

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图片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图片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图片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图片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图片

元 夜》

【宋】朱淑真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赏花灯猜灯谜,赏月吃元宵,

元宵节总带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寓意。
元宵佳节,

岐山县图书馆祝您

在新的一年,生活美满,平安喜乐。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