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馆员荐读 |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梁晓声《人世间》(第8期)

2025-07-05 14:18:56 310

馆员荐读 |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梁晓声《人世间》(第8期)

 

馆员荐读第8期来啦!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梁晓声的《人世间》。

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书籍信息】

书名:《人世间》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 1344

馆藏位置:阎良区图书馆一楼

 

【作者简介】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返城年代》《年轮》《知青》等作品数十部,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

 

 

【内容概述】

个人命运与历史潮流紧密相连,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个人生活轨迹往往也映照着时代的脉搏。《人世间》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二者相互交织,难解难分。

故事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正处于青年上山下乡时期。周家三姐弟,同众多青年一样,响应国家号召,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周秉义成为兵团知青,周蓉远赴贵州,最小的周秉坤留在家中,继续当一名工人,在机缘巧合下成为杂志编辑。独自在家的周秉昆,从曾经家中的老小,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大人。他结交了国庆、赶超、德宝、进步、向阳、吕川等一众好友,也遇到了相伴一生的郑娟。这时的他们无拘无束,工资足够养活自己。

20世纪80年代,文革结束,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周秉义和周蓉考上了北京大学。周秉昆的一众好友里,只有吕川去读了大学。其他人步入婚姻,娶妻生子,生活并不如意。在定期的新年聚会中,众人都失去了青春时的不羁。而周秉昆尽己所能帮助着这群老友,无论是杂志社扩招还是成为酒店经理,他都为朋友们提供就业机会。这时的生活虽与青年时期想象的有所差距,但在朋友的互相扶持之下,也还算过得去。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国企改革,一方面工人下岗潮出现,故事中的人们面临着新的生活压力和职业选择。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周秉昆和他的朋友们,作为底层百姓,在这一时期经历着生活的种种艰难困苦。但也有一部分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如蔡晓光成为有名导演,周蓉成为大学教授。

21世纪10年代,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拆迁。周秉义作为光字片走出的官员,始终惦记着长大的地方。光字片作为城市脏乱差突出的一角,A市的改造工程便从这里开始。尽管过程中有不理解,也有诋毁和谩骂,但最终光字片的居民都搬到了新区,人们的生活也迎来了新的曙光。

时代发展为个人命运提供机遇,时代变革也给个人命运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时代洪流中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周家三姐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周秉义从政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和原则,在复杂的官场中,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时代浪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周蓉始终追求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追求爱情奔赴贵州山区,为了理想读书,退休后依然在追寻人生意义的路上。周秉昆在故事结尾回忆自己的一生,说到“他从来都只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从小到大对自己的要求也只不过是应该做一个好人”,在时代变迁中遭遇挫折,依然坚守善良,是最为平凡却也最为珍贵的事情。

最后,欢迎各位读者前来图书馆浏览借阅,感受《人世间》这部作品带来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了解光字片人们的故事,体会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奋斗与坚守。

来源:阎良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