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馆员荐读 |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第12期)

2025-07-07 13:30:10 232

馆员荐读第12期来啦!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建立了极尽繁复又至为简约的叙事形式。通过塑造两个以“出走”和“还乡”为人生历程与命运逻辑的人物,形成了深具文化和哲学寓意的对称性结构,在行走者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缘起缘尽中,对中国人的精神境遇做了精湛的分析。刘震云继承了“五四”的文化反思精神,同时回应着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在向着中国之心和中国风格的不懈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原创性成就。

 

【书籍信息】

书名:《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刘震云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 1349

馆藏位置:阎良区图书馆一楼


【作者简介】

刘震云,汉族,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创作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废话》《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等;中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内容概述】

老杨、老马、老李、老段、老魏、老曾、老费......书中的人物就这样在读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相继登场,一时之间让人分不清谁是主角。因此,阅读这本书需要耐心,耐心发掘不断出现的新角色,理清人物关系、发现故事真正的主角。随着故事的推进,读者会逐渐发现,这些看似零散的人物和事件其实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一句顶一万句,人和人能否真正说上话。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出延津记”,下部为“回延津记”,展现了老杨家四代人的故事。老杨、杨百顺(后改名杨摩西,又改名为吴摩西、罗长礼)、巧玲(曹青娥)和牛爱国。杨百顺出延津,牛爱国回延津,在这一出一回之间,是漫长而跌宕起伏的人生。

故事的主人公杨百顺一生充满了坎坷。少年时期,他因上学的事情和父亲发生矛盾,离开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离家后,他辗转于各地,经历了杀猪、染坊学徒、劈竹子多种职业。后来,在一次社火上扮演阎罗被县长看中,去县衙门种菜。,他”给了寡妇吴香香,开始了卖馒头的生活。然而,生活并未就此安定。吴香香和相好的跑了,吴摩西带着养女巧玲假装去找吴香香,却在路上遇上人贩子巧玲被拐走假找人成了真找人,可惜吴摩西没有找到想找的巧玲。无处可去的他,坐火车离开了延津,再一次改名罗长礼。在这漫长的前半生中,他能说得上话的人寥寥无几,而为数不多能够说上话的人也曾欺骗过他。

被拐走的巧玲,一路倒卖,最后卖给了无儿无女的老曹家,改名为曹青娥。她长大后嫁到牛家,生下三个孩子,牛爱国是其中之一,下半部回延津记的故事也由此展开。牛爱国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妻子庞丽娜同样沉默寡言。后来妻子出轨,牛爱国也踏上了“假找妻子”的路途。在漂泊异乡期间,他与章楚红产生短暂情愫,但却因怯懦逃离。这期间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在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了曹青娥半生未解的遗憾。于是踏上了“寻根”之旅,回到了延津。在追溯母亲与杨百顺的往事中,他逐渐理解了两代人共通的孤独与对“说的上话”的执念。后来,他放弃虚假的“寻找妻子”,转而主动追寻章楚红。

牛爱国的经历串联起上下部的时空,揭示了作者笔下“中国式孤独”的深层困境:个体在亲情、婚姻、社会中不断寻找能说的上话的人。

最后,欢迎各位读者前来图书馆浏览借阅,找到那句属于自己的“一句顶一万句”的话语。

来源:阎良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