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馆员荐读 |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第14期) 馆员荐读第14期为大

2025-07-06 12:07:39 265

馆员荐读 |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第14期)

 

馆员荐读第14期为大家推荐的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柔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书籍信息】

书名:《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迟子建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289

馆藏位置:阎良区图书馆二楼

 

 

 

【作者简介】

迟子建,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五百万字,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迟子建作品精华》三卷。

【内容概述】

她在清晨把故事讲给雨和火听;她在正午把故事讲给鹿皮口袋里的物件——狍皮袜子、花手帕、小酒壶、鹿骨项链和鹿铃听;她在黄昏把故事讲给雨、火、鹿皮口袋和刚来的紫菊花瓶听。她却不愿将故事讲给特意来到大山深处采访的记者听。我想,留在营地跟随着驯鹿脚步的她和安草儿,大概是这个民族传统精神最后的守护者。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通过不愿透露姓名的女主人公“她”,讲述了鄂温克族人的百年生活变迁。在她的讲述中,时间仿佛被拉长,让读者沉浸其中,忘却了岁月的流逝。几代人的生死悲欢在她的叙述里如风如雨般扑面而来,时而和煦如微风拂面,时而又阴沉似梅雨时节的连绵细雨。

她口中的鄂温克族,曾有着自己的原始崇拜,她们生活在山林中,逐驯鹿而居。驯鹿走到哪里,他们就把家安在哪里。森林、风、星星、云朵、篝火......她们就这样在大自然的馈赠下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清晨”结束,她的故事渐渐多了几分沉重。原来即便在美好的环境中,人们也会发生矛盾,也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有人会孤独失落,无处安放灵魂。尼都萨满、林克和达玛拉的相遇和错过让人落泪;伊芙琳因嫁给了不爱自己的丈夫,要强了一辈子也孤独了一辈子;玛利亚曾受过无法生育的苦,却将这份苦同样加在了儿媳杰芙琳娜身上;讲故事的她失去了父母、爱人和孩子;妮浩萨满一次次在救治他人生命时失去自己的孩子,却依然坚守使命;爱画画的依莲娜在大山和城市之间徘徊不定;离去的族人们在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间挣扎求存。

最终,有人选择离去,有人选择留下。而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去,她们的生活仍在继续。在时代发展进程中,鄂温克族人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明的碰撞,但他们的精神却始终坚韧不拔。

最后,欢迎各位读者前来阎良区图书馆浏览借阅!

 

来源:阎良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