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有几处吗?
它们分别都在哪里?

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共有25处,它们包括史前遗址、古都城(宫殿)遗址和帝王陵园、古建筑、古窑址、石窟寺、革命旧址和工业遗址(煤矿)等。其中,西安5处,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榆林各3处,延安、韩城各2处,汉中1处。
今天先来看看西安、宝鸡、咸阳、铜川的14处。
西安市


在西汉的十一位皇帝中,只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葬于杜陵的汉宣帝刘询就是其中之一。


杜陵拥有陵邑,位于杜陵陵园西北。
全盛时期的杜陵邑拥有30多万人口,御史大夫张汤、大司马张安世、典属国苏武等著名人物都曾在此居住。
史书记载,杜陵的结构布局与内藏器物都是模仿汉武帝的茂陵规划而成。



顺陵是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墓,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陈马村西南。
武则天称帝后加封母亲杨氏为孝明高皇后,葬于顺陵。自此顺陵随着杨氏的地位上升而不断扩建,历经太原王妃墓、顺义陵、顺陵三个阶段,修造与扩建的时间长达32年之久,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献陵。





华清宫遗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遗址划定范围为临潼区城南什字至烽火台,东至寺沟,西至牡丹沟。




西安城墙,始建于公元582年(即隋开皇二年),周长13.74公里,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城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古代建筑设施。

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延续了整个古都长安的历史文脉,作为西安历史文化的象征,已经成为人文西安、古都西安的重要品牌和西安通往世界的一张特色名片。




大华纱厂旧址毗邻西安火车站与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目前保留较完整较为典型的近代工业遗存。

上世纪80年代,大华纱厂停止生产,但大华1935项目“涅槃重生”,成为涵盖大华博物馆、小剧场、文化艺术中心、特色餐饮等城市生活多功能、多元消费的文化商业中心。


宝鸡市


秦雍城遗址位于宝鸡市凤翔区城南,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遗址。
遗址面积约50平方公里,分为城址区、国人墓葬区、秦公陵园区三部分,发现有城墙遗址、多处宫殿基址、城内水系道路等。

雍城是秦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都城,先后有十九位国君在此苦心经营,秦人在此奠定了从弱小、落后的部族向强大的诸侯国发展的基础。



北首岭遗址是宝鸡市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中一处保存比较完好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距今约7100年至5600年。
遗址保护中心区域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化层堆积4米以上,是20世纪50年代发掘面积仅次于西安半坡遗址的一处十分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

依照考古学家数次对北首岭的发掘,北首岭遗址一共被分为6个区,两个阶段的发掘共发现房址50座、灰坑75个、陶窑4座、排水沟2条、灶坑2个、墓葬451座,出土陶器皿900余件,其他陶、石、骨质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及装饰品等遗物5000余件。




宝鸡申新纱厂窑洞车间旧址,即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原是宝鸡申新第四纺织厂所在地。

1940年宝鸡申新纱厂建成窑洞车间,1941年窑洞工厂正式运转,支撑了中国西北战区的棉纱供应,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
当年的“窑洞工厂”,现在已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全面抗战时期地下窑洞车间。现在的游客参观路线,在窑洞内长度已然接近1公里。


咸阳市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把全国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花费在陵墓的修建上,修建时间长达53年之久,陵园建筑十分宏伟,陵体高大形为方锥,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美誉。

茂陵周边有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车骑将军金日磾、三朝重臣霍光、倾城倾国李夫人等的陪葬墓20余座。茂陵博物馆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汉代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礼泉县东北九嵕山上,始建于贞观十年,首开中国唐代“因山为陵”之先例。其规模之大,陪葬墓之多,在关中唐十八座帝王陵园中具有代表性。

陵山北侧保留有唐至明清时期的部分建筑遗址,主要有山门、北阙门、原来置放昭陵六骏及十四国君长像的叠落廊、山门东西两边墙垣遗迹等。
唐代陵墓沿袭了汉代陪葬制度,昭陵作为皇陵有陪葬墓180余座,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诸如程知节(咬金)、张士贵、李勣(徐懋功)等人们耳熟能详的隋唐人物都在其中。



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唐代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典范,确立唐代帝陵制度。乾陵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四面设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门。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乾陵可能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在陵园的东南方向有陪葬墓17座,目前已发掘了其中5座,出土珍贵文物4000余件。
在乾陵东南方向分布着17座陪葬墓,按照他们生前地位的高低、亲疏,由近及远排列。其中懿德太子墓距乾陵最近,也是迄今为止发掘唐代陵墓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属帝王级的墓葬。


铜川市


耀州窑遗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产地之一。
这里的陶瓷业在唐代初期已具规模,五代逐步成熟,至北宋达鼎盛,元明两代趋于衰落,中心窑场从今黄堡镇沿河两岸逐步搬迁到周边玉华、立地坡、上店和陈炉等地。

耀州窑烧造瓷器品种丰富,不但烧造黑、白、青瓷还烧造举世闻名的三彩器以及皇宫、寺院用的高级琉璃建材。
遗址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清理作坊、窑炉200余座,发掘规模之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实属罕见,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时代序列性最强的一处古瓷窑遗址。




玉华宫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唐代离宫遗址,其以玄奘为标识的文化内涵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至高性,是丝路历史和丝路精神的实物见证,是记载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该遗址发现有唐宋至金元时期耀州窑系的瓷窑遗址与冶铁遗址,出土刻有“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文字的释迦佛像、鎏金铜观世音造像以及各种砖瓦建材、唐宋货币等。
此外,铜川市玄奘纪念馆(玉华博物馆)三藏院陈列展示提升项目基本实施完成,已于2025年1月26日起开馆试运行。



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时期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是当时西北地区第一座最大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矿井,曾被誉为“共和国煤炭工业的长子”。

2015年10月王石凹煤矿矿井停产,建成王石凹煤矿工业遗产博物馆。
馆内保留了各个时期采煤工艺、设备、主副井提升设备等一系列工业遗产,都折射着新中国煤炭工业的整体风貌,具有煤炭行业的典型性和稀有性。
不仅能够反映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煤炭开采的顶级水平,更可为了解陕西省乃至国内煤炭工业的开采史提供弥足珍贵的历史证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