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线上展映 |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三)

2025-08-21 08:52:50 32

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记录工作成果展映






为展示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不懈努力,让公众深入了解各地蕴含历史积淀与人文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背后的传承故事,岐山县图书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开展“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公益展映活动,带您穿越时空,触摸中华文明的活态灵魂!


本届“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将集中放映一批非遗纪录片。这批影片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集中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最新一批的优秀成果,内容覆盖了非遗十大类别,通过传承人亲身实践、传承带徒和口述历史等方面内容,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呈现出我国异彩纷呈的非遗样貌和成绩喜人的非遗保护成果。



传统技艺




张效东——风筝制作技艺


张效东,1949年出生,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潍坊工艺美术大师。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盛于清代。它以造型丰富、结构合理、色彩艳丽、起飞高稳、富有民间乡土气息的特色而自成一家。潍坊风筝在初期以板子风筝为主,后经过演变,逐步形成了以硬翅风筝为主,长串“蜈蚣”为最,软翅风筝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体系。张效东8岁跟随师父杨同科学习风筝制作技艺,他在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风筝扎制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在风筝的特点上保持了潍坊风筝的传统特色;在选材和色彩上,借鉴了潍坊年画和民间泥塑、老虎玩具的装饰美。张效东将声、光、电等科技元素融入到传统风筝扎制工艺中去,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体系。代表作品有《翼龙》《马踏飞燕》《神州五号》等。




观看入口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精彩内容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