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度挖掘白水非遗资源潜力,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一场主题为“艺术家非遗大采风·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活动于2025年7月11日上午,在白水县苹果小镇院内,正式拉开帷幕。
“政府-文艺界-工坊”协作模式:以政务服务保障资源落地,以文艺创新激活技艺潜能:白水县文学艺术联合会组织县作协、书协、美协、摄协等各协会主席及部分会员,与白水县文化馆和行政服务中心一道,深入企业,助力发展,指向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重目标。
政/艺/工/坊/携/手

白水县沐润刺绣非遗工坊

市/级/非/遗/工/坊
白水县沐润刺绣非遗工坊,位于白水县互联网苹果小镇,占地约 1000 平方米,以布艺、刺绣等非遗技艺为核心,产品涵盖窗帘、服饰、家居用品、文创礼品等多个品类。
传承非遗 X 振兴乡村
沐/润/非/遗/工/坊/
工坊以“公司+农户”模式运营,吸纳了留守妇女、脱贫户、残疾人就业,并与部分脱贫户、残疾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供免费刺绣技能培训,解决了50余名脱贫劳动力、残疾人就业问题。
此外,工坊产品融入乡村振兴主题设计,如“仓颉文化”系列刺绣,助力仓颉文化传承推广。




07/11
艺术家非遗大采风
传承非遗 X 振兴乡村
沐/润/非/遗/工/坊/
近年来,工坊借助抖音、拼多多等线上平台拓展销路,年产值达 200 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同时推动刺绣技艺活态传承,通过媒体宣传及文化交流活动,提升社会知名度,吸引众多学者及游客来访,年接待量超300人次,有力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文化名片。


07/11
艺术家非遗大采风
白水县沐润刺绣非遗工坊秉承“传承非遗、振兴乡村”理念,持续完善功能、拓展市场,为白水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该工坊于 2025 年被评为 “市级非遗工坊”。




“非遗”体验/产品展览
活动中,各协会主席与会员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并聚焦非遗创新积极建言献策。艺术家们纷纷表示,将以笔墨、镜头、文字为载体,用心用情记录家乡生产一线的火热场景,以艺术之力赋能文化产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座谈交流

政艺携手沐润工坊
座谈会上,大家梳理出白水县沐润工坊发展的三大核心路径——文化深挖、传播破圈、产业联动。形成以下可落地的行动框架:
产品质量精进
筑牢非遗文创价值根基
政艺携手沐润工坊
产品质量精进,筑牢非遗文创价值根基——当绣品针脚密度误差≤0.5mm、非遗才能真正从"情怀消费"迈向"品质消费",成为白水地域品牌的黄金名片。


07/11
政艺携手沐润工坊
非遗文化创新表达
从符号提取到场景再造
政艺携手沐润工坊
非遗文化创新表达:从符号提取到场景再造——将仓颉造字、蔡伦造纸、杜康酿酒、雷公制瓷四大文化IP提炼为视觉符号库,由文艺界专家指导工坊应用于刺绣等产品。


07/11
政艺携手沐润工坊
构建全域营销网络
地域品牌共生计划
政艺携手沐润工坊
传播与渠道升级:构建全域营销网络——传承人直播刺绣过程 + 方言讲解技艺故事;产业协同:地域品牌共生计划——包装赋能主导产业,渠道共享共赢。


一条条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从文化赋能、品牌塑造等维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最终实现“卖产品”到“卖文化体验”的升级,让非遗真正成为白水乡村振兴的“软基建”。
沐润刺绣非遗工坊负责人马会芳对此次活动表示:“这次活动让企业收获很大,既开拓了思路,也明确了方向。”她热切期盼未来能与艺术家们深化合作,“期待各位艺术家今后多来指导支持,携手为白水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