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渭文荟萃 | 【散文世界】杨光明 ||钢铁脊梁铸就热血丰碑身残志坚再立

2025-08-05 03:03:43 9

钢铁脊梁铸就热血丰碑身残志坚再立革命新功

——记战斗英雄郭玉林同志

                 文/杨光明

在秦岭北麓的黄土高原上,矗立着一座用热血浇筑的精神丰碑。他,就是郭玉林——一位用独腿丈量生命高度、用忠诚书写人生华章的钢铁战士。当反击作战的硝烟散去三十九载,这位一等功臣依然如挺立的青松,在时代大潮中绽放着永不褪色的英雄光芒。

一、战火淬炼的钢铁信念

1986年7月的老山战区,炮火撕裂着南疆的天空。在通信保障分队的郭玉林和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架设"战场神经"。某日深夜,前线通信线路遭敌炮击中断,他背起四十公斤的线缆冲进雨幕。泥泞的山路吞噬着每一寸前进的步伐,弹片在耳边呼啸,照明弹将黑夜照得惨白。他匍匐着爬过雷区,双手被铁丝网割得鲜血淋漓,硬是用牙齿咬断受损线路完成接续。当胜利的讯号重新在指挥所响起,战士们发现这位陕西汉子军装已成褴褛的血衣。

运送烈士遗体的任务更见证着超越生死的战友情。面对陡峭湿滑的"生死坡",郭玉林将一同战斗牺牲战友的遗体紧紧绑在背上,像壁虎般贴地艰难的爬行了几十米。尖锐的岩石划破膝盖,荆棘刺入手掌,但他说:"兄弟,咱们回家!"救回来战友后他们又开始架线任务,凌晨一点四十五分在142高地,他被越军榴弹炮把右腿炸断,坚持拖着断腿爬行,完成了任务,就这样,108次穿越火线,他背负的不仅是1380公斤的军用物资和战友,更是一个中国军人对使命的庄严承诺,他荣立一等战功。

二、独腿跑出的生命奇迹

战争的创伤让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失去了右小腿,但摧不垮他钢铁般的意志。在荣军医院的康复大厅,每天清晨五点半都会响起金属假肢撞击地面的铿锵节奏。血水浸透绷带,他就用盐水清洗伤口;假肢磨出白骨,他咬着毛巾继续训练。三年时光,他硬是把假肢跑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在400米跑道上创造了独腿传奇。

1991年南京全国残运会的赛场上,当郭玉林以猎豹般的姿态冲过百米终点时,全场观众含泪起立。这个曾经的战地雄鹰,用三枚奖牌在体育赛场续写荣光。特别是1992年广州残运会400米决赛,他在最后五十米反超对手的瞬间,看台上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呐喊——那是生命对命运最壮美的宣战!

三、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走下战场三十八载,郭玉林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在陕西省荣军英模报告团的讲台上,他二百余次用伤痕累累的右腿站立宣讲,让几十万人次听众触摸到信仰的温度。近三年以来更是参加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协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团,在各地巡回做报告。有时一天二场马不停蹄。某次给中学生作报告时,他当场卸下假肢,指着狰狞的伤疤说:"这就是军人的勋章!"那一刻,青春的脸庞上滚烫的泪水,正是英雄精神最好的传承。

2019年获得省劳动模范,2021年作为陕西省退伍军人的唯一代表到北京参加建党百年庆典,同年作为陕西省退伍军人事务厅优秀共产党员从休养医院又到基层连队宣讲,郭玉林始终以战士的姿态守护着精神高地。2023年全国总工会劳模座谈会他应邀出席,国庆前夕,他在天安门广场抚摸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轻声对当年的战友说:"看啊,咱们的旗帜还在高高飘扬!"

四、大爱无疆的奉献情怀

2005年的春天,郭玉林在西安假肢装配中心门口伫立良久。看着那些在命运重击下蹒跚的身影,他毅然撕碎安逸生活的蓝图,用伤残补助金创办"铁翼助残工作室"。二十载寒暑,他拖着假肢走遍全国各地,在广阔天地为两万三千余名残疾人续写生命诗篇。有位因矿难截肢的汉子蜷缩在炕头三年,郭玉林把假肢拍得铛铛作响:"兄弟你看,这是咱们的钢铁之翼!"他手把手教对方站立时,两代伤残者的热泪在晨光中交织成虹。

2025年的宣讲台上,61岁的郭玉林依然如挺立的旗杆。前三个月已经宣讲了九场。从西安的小学到基层连队,从机关到工厂,他带着满身弹痕走进青春的眼眸。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航天学校,他举起当年背战友的麻绳:"这根绳子系着军人的魂!"三千学子雷鸣般的掌声中,老英雄的假肢已悄然渗出血迹——这位永不退役的战士,正用生命最后的火光点燃新时代的精神火炬。

五、永恒的丰碑

从南疆烽火到残运赛道,从助残工作室到万人讲堂,郭玉林用钢铁意志在神州大地上刻写下震撼时代的中国故事。他不仅是冲锋陷阵的一级战斗英雄,更是永不停歇的精神旗手;不仅是假肢上的奔跑者,更是文明火炬的传递人。正如他珍藏的战场日记所写:"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做祖国的一颗子弹!"今天,当我们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仰望这座热血铸就的丰碑,耳边依然回响着穿越时空的誓言——这,就是一个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一个时代气贯长虹的绝响!


作者简介

杨光明,副高级研究员,渭南市作协会员,华阴市作协会员,陕西省华阴延安精神研究会员,有多篇文章见于省市报刊杂志。

转载:桃花源书院


来源:渭南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