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线上展映 |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

2025-08-03 10:51:34 5

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记录工作成果展映






为展示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不懈努力,让公众深入了解各地蕴含历史积淀与人文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背后的传承故事,岐山县图书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开展“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公益展映活动,带您穿越时空,触摸中华文明的活态灵魂!

本届“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将集中放映一批非遗纪录片。这批影片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集中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最新一批的优秀成果,内容覆盖了非遗十大类别,通过传承人亲身实践、传承带徒和口述历史等方面内容,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呈现出我国异彩纷呈的非遗样貌和成绩喜人的非遗保护成果。



传统戏剧




吕月明——新昌调腔


吕月明,1940年出生,男,汉族,浙江省新昌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昌调腔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考入首届新昌调腔艺训班,师从老艺人王依凯和潘永乾,学习司鼓。进入剧团后担任乐队组长,同时兼调腔剧目唱腔记谱及刻印工作,后任作曲。司鼓时节奏准确严谨,文戏稳而不温,舒展细腻;武戏强而不火,洒脱明快。作曲能准确体现调腔剧种特征,在唱腔设计和音乐创作过程中,注重返本开新,创作出新的唱段。1988年,参与编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完成了五卷《调腔音乐集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培养了邢奏滨、张樟海、吕黎明、叶佳乐等学生,为新昌调腔音乐培养了新的传承力量。



观看入口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精彩内容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