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先来听一段陶行知先生用“四颗糖”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英才小学做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他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块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先生便快速走上前去,及时制止了这名学生,并且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办公室里等他。这时候,陶行知从口袋中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说道:“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男生接过糖后,先生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说道:“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虽然他搞不清楚校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对校长的做法,已经有一些感动了。
陶行知接着又掏出第三颗糖,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这时那名男生突然哭了起来,他说:“校长,我错了。他们不是坏人,不管怎么说,我用泥块砸同学是不对的。”
陶行知这时掏出第四颗糖,说道:“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更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类似这样的孩子打人的事件,在学校和家里,屡见不鲜。一般这种事情发生时,父母和老师往往都是怒不可遏,选择直接对孩子进行责罚。 然而,陶行知先生运用生活化的场景,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他没有直接批评这位打人的学生,而是在了解情况之后,通过奖励的方式,依次肯定孩子在整件事情当中的正面表现。让孩子在这种场景化的教育过程中,受到了鼓舞,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也有了大彻大悟的认识。 这种“正面管教”的方法,被陶行知总结为“6个一分钟”,分别是:一分钟倾听、一分钟示爱、一分钟参与、一分钟赞美、一分钟鼓励和一分钟矫正。 一分钟倾听 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不要总是父母说,孩子听,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他还不懂”。 其实,从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每天一分钟,换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一下他们的呼声,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大有裨益。 用心倾听,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懂。
一分钟示爱 陶行知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爱与陪伴,是父母最应该给予孩子的。每天一分钟,跟孩子交流,多摸摸他的头,给他最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爱他。 不要在公共场合骂孩子,别总是抱怨他的成绩,剥夺他的爱好... ... 爱孩子,请给他足够的爱和尊重。 一分钟参与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的事情,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想要探寻大人们的世界,并参与其中。 每天一分钟,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中,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多听取他的意见,并尽可能达到共识。当然,参与过程中,应尊重与引导并重,不能什么都顺着孩子。 一分钟赞美 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为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 陶行知听闻说道:“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他亲自到朋友家,带那个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兴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师傅修表。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优点,不要从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优劣。 每天一分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恰当地赞美。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 一分钟鼓励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陶行知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别把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做比较。教育就像喂鸡一样,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 每天一分钟鼓励孩子,使他充满自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分钟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