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
空谷幽香
草木中国|兰
暮春初夏,山野清幽,丛丛兰草于石缝间舒展叶片,吐露素雅花苞,一缕幽香随风漫溢,沁人心脾。兰,不仅是中国传统园艺中极具雅致的观赏植物,更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意涵——它是文人雅士心中的“精神寄托”,是传统礼俗中的高洁象征,更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淡泊名利、清雅自持”的品格。从诗词咏叹到书画创作,再到礼仪文化,兰早已超越植物本身的属性,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文化符号。
PART.01
植物档案

PART.02
文化溯源
先秦时期:初露芳华
早在先秦时期,兰便已进入人们的视野。《诗经》中就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的记载,这里的“蕑”通常指的就是兰草。当时,人们会在春日里手持兰草,相互馈赠,以表达美好的祝愿。此外,《楚辞》中更是频繁提及兰,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以兰草象征高洁的品德,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此时,兰已从单纯的自然植物,逐渐演变为具有精神寓意的象征物。
魏晋南北朝:文人雅赏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雅士们寄情山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兼具幽静气质与芳香特质的兰,成为他们钟爱的审美对象。这一时期,涌现出不少以“兰”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嵇康在《琴赋》中描绘“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婉若兰苕之垂颖,含精吐润”,将兰的香气与天地精华相联系,赋予其高雅的意境。同时,兰也开始被引入园林种植,成为文人雅士庭院中的常客,进一步加深了兰与文人精神的联系。
唐宋时期:文化升华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兰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众多诗人以兰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李白的“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借兰的孤独处境,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韩愈的“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幽兰的芬芳自溢、不因人采佩而改其本质,隐喻君子即便无人赏识,也始终坚守自身的高洁品性。唐宋两代对植物观察与笔墨技法的积累,共同为后世“画兰”艺术奠定了基础,至宋代中后期,国兰开始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
明清时期:民俗融合
明清时期,兰的文化内涵更趋丰富,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持续发展,还逐渐融入民间习俗。文学上,小说、戏曲中常出现兰的身影,在《红楼梦》中就有许多关于兰的描写,通过兰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艺术上,兰成为画家最爱题材之一,涌现出大量“四君子”主题画作,兰的高洁品格与其他三者相互映衬,文化价值进一步凸显。民俗层面,部分地区会在节日或重要场合摆放兰花,祈求吉祥平安;兰的花纹还被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绣等工艺品,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元素,使“兰文化”从文人圈层走向大众生活。
PART.03
文化印记
文学艺术
诗词领域
中国历代咏“兰”诗词数量庞大,佳作频出。宋代苏轼在《题杨次公春兰》中写下“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将春兰比作美人,生动勾勒其娇艳与芬芳;明代张羽的《兰花》“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以简洁语言赞美兰的高洁与淡泊。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更反映出不同时代文人对“兰”的喜爱,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书画领域
“画兰”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重要分支,有着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其技法讲究“一笔成茎,两笔成叶,三笔成花”,以简洁笔墨传递兰的形态与神韵。元代画家郑思肖是“画兰”代表人物之一,宋亡后隐居苏州,他所画之兰均无土无根,寓意宋朝覆灭后自己不愿依附元朝,代表作《墨兰图》仅绘一丛疏花简叶,却尽显孤傲坚贞;清代郑板桥以画兰、竹、石闻名,其兰画风格独特,笔法刚劲、形态飘逸,将兰的清雅与自身豁达性格融合,《兰竹图》便是他借兰竹表达高洁追求与对世俗不满的经典之作。
实用价值
观赏价值
兰花具有曼妙的花姿、丰富的色彩与清幽的香味,是名贵花卉之一。其形态素雅,花香袭人,无论是单株或是成片种植,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室内盆栽等,为环境增添生机和美感。
香料用途
兰(主要指国兰)的香气清幽淡雅、持久宜人,是天然香料来源。古代,人们常用兰花瓣制作香囊、香枕,既散发清香,又能驱蚊防虫;如今,兰的香气也被用于调制香水、香薰,其舒缓情绪、减轻压力的特性,还能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PART.04
赏景漫游
浙江兰溪
兰溪有“中国兰花之乡”的美誉,兰花是兰溪市的市花。在兰荫山麓建有兰花村,这里既是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主题公园,也是兰花培育基地,村落建筑风格突出兰花元素,村民房前屋后遍植兰花,游客可在此感受兰文化的魅力。
福建南靖
南靖县1998年被授予“中国兰花之乡”称号,是我国建兰、墨兰的主产区之一,境内野生兰花资源丰富,有6大类,1000多个品种,尤其以建兰、墨兰、寒兰、春兰品系最多,是全国四大兰花原产地之一。当地还建有多个兰花种植基地与观赏园区,是兰花爱好者的必访之地。
云南保山
保山古称永昌,素有兰城美称,2006年被命名为“莲瓣兰荷瓣之乡”,兰花被定为“市花”。保山是滇兰(尤其是莲瓣兰)的主产地之一,每年还会定期举办兰花博览会,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赏兰、品兰。
从幽谷中的一缕清香,到文人墨客笔下的千古绝唱;从兼具观赏与香料价值的实用之材,到象征民族品格的精神之花——兰早已超越了植物的范畴,成为中国文化的璀璨明珠。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坚守高尚品德,追求美好生活。如今,兰依然以多样的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让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韵味,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弘扬。
内容来源:《本草纲目》、《中国植物志》、浙江省人民政府、隆阳区人民政府、 南靖县融媒体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央视新闻、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
本文用于公益宣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