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馆员荐读 | 阅读她力量:多丽丝·莱辛《班的故事》(第1期)

2025-11-09 03:48:21 52

馆员荐读 | 阅读她力量:多丽丝·莱辛《班的故事》(第1期)

女性书写,是一场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从19世纪勃朗特姐妹以笔为刃、冲破沉默,到伍尔夫发出“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宣言;从中国现代文学中萧红以《生死场》书写北地乡野女性的苦难与坚韧,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袒露新女性的彷徨与渴望,再到张爱玲用冷峻笔触剖析都市男女情感背后的苍凉——女性写作始终在重构叙事的力量。它不仅记录个体的生命经验,更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跨越疆域、回应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

“阅读她力量”系列荐读,正是希望以书为媒,走进那些用文字照亮历史与当下的女性创作者。我们从她们的笔下,读到的不仅是故事,更是生命如何坚韧、思想如何自由。

第一期,我们聚焦多丽丝·莱辛——一位始终与复杂性共舞的作家。她以冷峻又炽热的笔触,书写女性的困境、社会的变迁、意识的流动。她拒绝被简单归类,笔下既有《金色笔记》中破碎而真实的现代女性心灵,也有《野草在歌唱》里对殖民与种族问题的深刻反思。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是当代英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于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出生于伊朗,在非洲度过童年与青年时期。1949年,第二次婚姻失败后,她回到英国定居。莱辛的创作体裁丰富,涵盖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以锐利的社会观察、深刻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思想性著称。其代表作品包括《金色笔记》《野草在歌唱》《班的故事》《特别的猫》《幸存者回忆录》《天黑前的夏天》等。

【作品推荐】

1.《班的故事1:第五个孩子》

                           索书号:I561.45 1:1

馆藏位置:阎良区图书馆一楼

内容简介:在一次公司派对上,被视为怪胎、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戴维和海蕊相遇了。她们很快坠入爱河,走入婚姻,并在郊区购置了一栋大房子,憧憬着组建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前四个孩子的陆续降临,还有每逢节日假期的家人聚会,让她们感受到理想生活的快乐。然而,随着第五个孩子的出生,她们的快乐被彻底粉碎。频繁的生育与养育压力逐渐压垮了海蕊的身心,而被视为“怪物”的班更是引发了一连串的家庭危机——兄弟姐妹排斥他、亲友的疏远、夫妻之间也因是否送走班而关系破裂......

馆员寄语:一个看似完美的中产家庭,因第五个孩子“班”的降临而逐渐崩解。海蕊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母亲生育背后所需承受的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故事中这个完美家庭和医生都将育儿责任完全推给母亲海蕊,当班不符合期待时,母亲成为了被指责的对象。而班的“异类”身份,也让我们反思:所谓“正常”,是否只是社会所建构的狭隘想象?

2.《班的故事2:浮世畸零人》

 

索书号:I561.45 1:2

馆藏位置:阎良区图书馆一楼

内容简介:《班的故事2:浮世畸零人》紧接上一部的结尾,讲述了班长大后离开家庭走入社会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像妈妈一样善良的老妇人、剥削他的工头、给予他短暂爱情体验的丽塔、利用他贩毒的詹士顿、教会他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理查德、将他拐去巴西后来又抛弃他的力亚,以及最终从科研机构手中救回他的特蕾莎和阿尔弗雷多......从英国到法国再到遥远的巴西,班始终怀着一个模糊的渴望——找到一个能接纳他、让他感到自在的“地方”或“同类”。但直到他在岩画上看见与自己相似的远古身影,班的梦想破灭。故事的结尾,班走向无可挽回的迷失与悲剧。

馆员寄语:班不再是家庭中的“怪物”,却成了浮世中的“畸零人”。每一个与班相遇的人,都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世界的冷暖和道德的边界。而他不断被利用、被抛弃的命运,不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对异类缺乏共情的社会的一种无声控诉。这本书让我们思考:如果一个世界无法容纳不一样的生命,那么真正残缺的,究竟是谁?

【结语】

如果您对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感兴趣,欢迎至阎良区图书馆一楼浏览借阅《班的故事》,走进她笔下充满思辨与悲悯的世界。


来源:阎良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