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
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
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们历经千百年的传承,
依旧照亮着华夏文明的天空,
熠熠生辉。
截至2024年12月,
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4项,
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让我们跟随中国非遗名录专题,
每期一会,
穿越时空隧道,
聆听古老技艺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感受千年文脉的悠悠传承。
01非遗名片

中国书法
列入年份:2009年
非遗级别:世界级
项目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项目类别:传统手工艺;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时至今日,书法依旧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等都从书法中汲取很多有价值的艺术元素,书法在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创造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2简介
PART1历史发展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语出《书林藻鉴》,马宗霍辑)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记录。西周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字体更为规整庄重。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魏晋南北朝,书法迎来高峰,王羲之、王献之等大家辈出,作品影响深远。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此后各代,书法传承创新,佳作不断。
PART2
艺术特点

整体形态美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体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三为章法影响。因此,只有在上述两类因素的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几种。这些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等。这里特别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点画结构美非常重要。
墨色组合美
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等。书法结体的墨色组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们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而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汉字书法之美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被创造出来,在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此书给你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礼,匾额对联、招牌标志、舞蹈绘画,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
03传承保护

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项目申报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努力,大力传承、弘扬书法艺术,培养后继人才,整理研究书法经典,参与书法文物保护。
推动书法基础教育方面,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吁中,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书法教育列入国民九年义务教育常设课程。
传承普及方面,两家单位举办各类书法公益讲座、专题培训和文化惠民活动,帮助书法专业工作者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让公众尤其是基层民众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形成“润物细无声”的传承普及效果。
学术研究方面,积极开展书法经典和文物古迹的梳理研究,编辑出版《简帛书法研究》《晋唐楷书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年度研究报告》等理论成果。
宣传展示方面,两家单位积极举办各类专题性、综合性展览,提升遗产可见度。加强对外交流,扩大中国书法的国际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