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届阅读文化节期间,岐山县图书馆积极响应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号召,于9月28日至10月28日举办了“数字赋能·薪火传承”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公开课成果展播活动,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数字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同步展播。线下展播设在图书馆三楼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沉浸式观看体验;线上则通过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平台推送,有效打破了时空限制,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参与学习。

活动共精选20节优质数字文化公开课,集中展示了陕西省近年来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课程内容围绕两大专题展开:“科技与文化融合探索”专题(8节)聚焦人工智能前沿话题,包括《从大语言模型到智能体协作》《AI可以署名吗?——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版权问题》等课程,深入探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路径;“三秦非遗技艺展示”专题(12节)则系统呈现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纸艺图腾》《皮影根脉》《非遗面花》等课程,全面展示本土非遗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

据统计,活动期间线上平台累计展播20期,浏览总量达6800余人次;线下组织集中观看5场,接待读者118人次。双渠道的参与数据充分体现了读者对数字文化资源的高度关注。

此次活动是岐山县图书馆深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实践,不仅让读者直观了解到陕西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成果,更有力推动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知识的普及,促进了三秦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弘扬,有效提升了公众对数字文化资源的认知度和利用率,切实实现了“数字赋能文化传承”的活动目标。(杨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