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
清涧,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交汇。这座山峦叠嶂,沟壑纵横,逶迤横亘于黄河之滨的县城,演绎出诸多瑰丽神奇、魅力无穷的非物质文化。形成了兼容并蓄、异彩纷呈而又独特的地域民俗风情,创造并沿袭了一批淳朴而灵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非遗“清涧道情”,曲调优美,唱腔婉转,一曲《翻身道情》唱响大江南北;“清涧煎饼”状若朗夜之圆月,晶莹如白雪,轻薄似蝉翼,柔韧绵冽,沁人心脾,让人过口难忘;“伞头秧歌”直抒胸臆,“插梆子”气势雄浑,“武场子”刚健有力...俯拾皆是非遗文化,让清涧人的生活多姿多彩。
为了保护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县委、县政府于2019年3月份开始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进行布展,于2020月5月通过验收并免费对外开放。非遗展馆占地215㎡,隶属于清涧县文化馆,展馆分歌舞清涧、礼仪清涧、技艺清涧、舌尖清涧四个版块对已列入中省市县保护名录的清涧道情、民歌、秧歌、庙会祭祀和清涧石板、剪纸、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文艺展演情况、交流、比赛情况等用实物、图片、书籍、音像光盘、专题片等形式进行展示。目前,正在实施数字化建设暨文化馆功能提升项目。
近年来,以县文旅局、文化馆为主体,在保护和传承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通过筛选普查,建立了完备的档案库和非遗资料库;录制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陕北道情传承人音视频资料》;汇编完成清涧县非遗名录图典;先后成立了“清涧道情传习所”和“清涧伞头秧歌传习所”两个市级传习所和九个县级非遗传习所,培养出民间骨干320人,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多次举办非遗进校园、进广场、进社区等活动并受邀参加市内省外道情、民歌大赛、全国非遗曲艺周展、交流会等。
截至目前,清涧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非遗项目13项,县级非遗项目34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66人。2018-2023年被陕西省文旅厅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认识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未来,清涧县将继续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让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文化与经济互通、互鉴、共享、共荣,让非遗绽放光彩,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