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盐化工公司(盐湖)简介
延长石油定边盐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定边县长城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划转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为延长石油(集团)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是陕西省唯一的湖盐生产基地,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国家商务部应急商品生产企业。公司拥有14个天然盐湖,主要分布在定边县盐场堡镇和白泥井镇境内,湖盆总面积为98平方公里,现探明资源总储量为3101.8万吨,建有盐田4100亩,硝田1200亩,年产值4000余万元,总资产7640万元。现下设2个原盐生产厂,一个年产10万吨食用盐生产厂,一条工业盐洗涤线;机关设6个部室;现有在岗职工212人。
定边县产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定盐开采始于秦汉,昌于隋唐,盛于明清,是历朝西北戊边军费粮饷支柱。盐湖史称乌池、白池,明时因“纳马中盐”推行改为花马池,其所有产盐唐时称“青浪盐”,宋时称“青白盐”,元时称“韦红盐”,清时称“花定盐”。
延长石油定边盐化工有限公司是以习仲勋任主席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成立的陕甘边区盐场堡盐场为始建,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盐场”。1936年6月定边解放以后,时任中央经济部部长毛泽民来到定边成立了三边贸易公司从事盐业生产。抗战时期,王震将军率“三五九旅”在定边盐湖开展的打盐大生产运动成果,被毛主席誉为“中央第一财政”。1987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题词“陕西省定边三五九盐化厂”。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定边盐湖作出过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中财政极度困难,在毛主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号召下,党中央审时度势,英明决策,开发定边盐湖。派遣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2000余名指战员与当地盐民共同捞盐近两年之久,在边墙挖土窑洞175孔开展了打盐大生产运动,创历史最高。所采捞的原盐一部分作为解放区居民用盐和军用食盐,一部分通过边区贸易变现作为军饷和换取解放区紧缺的医疗、日用品等,有力的支援了中国革命事业。当时的定盐开采归中央直属的三边公署管理,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坚定的说:“盐池是边区的命脉,三边是延安的门户,是中央第一财政……”。
计划经济时期,定盐按照国家既定方针,全力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销售任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生产,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定盐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企业,税利贡献曾经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0%以上,几十年来累计生产盐产品800多万吨,实现产值43亿余,上缴税利3.2亿余元,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认证,公司“塞雪”商标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塞雪”牌粉洗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食用盐为“国家绿色食品”;2019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评为榆林市文明单位;2021年被榆林市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得“榆林市好产品”称号;2022年被评为榆林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累计获得中省市县各类荣誉奖励148项。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分为“塞雪”牌食用盐系列、工业盐系列、多品种盐洗化保健系列(品种有洗浴盐、畜牧盐、雪晶盐、炖肉盐、盐敷、湖藻盐、低钠盐、果蔬清洗盐、海水晶、湖晶盐等)三大系列26个品种。
公司将在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拓展资源开发,促进企地共赢”的发展模式下,在定边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盐湖资源优势,发展盐湖综合开发利用,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同时,依托盐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全力塑造“红色”旅游品牌和定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