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文化馆
耀州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缘,具有217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2年撤县设区,总面积1617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8镇3个街道办事处,117个行政村,12个社区。是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国摄影创作基地、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耀州区文化馆,耀州区文化馆位于耀州区文营东路,向西200米处是耀州区人民政府,向东1.5公里处是著名的药王山大景区,可以说,文化馆地处耀州区的中心区域。
耀州区文化馆占地6.5亩,建筑面积3927平方米, 2008年、2011年、2015年先后三次被评估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分主楼和东西两个副楼。主楼主要是我们的各类活动室和培训室,两侧副楼主要是非遗、民间艺术展室。
(御史坊)
文化馆广场上矗立的这座宏伟建筑,叫耀州“御史坊”,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是朝廷为旌表耀州名门旺族左氏家族的左史和其子左佩玹而建,被称为“父子御史坊”。文革期间被毁,2010年,耀州区政府恢复修建于此,整个建筑采用耀州的著名石材磬玉石,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高超智慧和艺术水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们文化馆开展历史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御史出巡”、“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松鹤长寿”等图案,采用了圆雕、浮雕、镂空、线刻等各种石雕技艺)
广场至馆内
广场两边是区文化馆建设总分馆制后,11个分馆的建设成果展。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作详细的介绍。
耀州区文化馆现免费向群众开放服务项目9大类20多个文化活动项目,每周开放时间56小时,实现了错时向群众开放。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非遗法》颁布以后,耀州区政府下发了贯彻落实法律文件,区文化馆通过专栏、宣传单进行文化法律宣传,提升文化法律的知晓率。
十大文化特色品牌展板
多年来,耀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每年设立500万元文化基金,用于文化建设,形成了十大文化特色品牌。
一是文化志愿者,走基层进万家
耀州区城乡现有各类文艺队伍416个,在册登记文化志愿者1100人,区文化馆以文艺小分队的形式组织区内文艺志愿者,通过十项主题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厂矿企业、学校机关、工地开展文艺演出、艺术培训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今年年初,中宣部、中国文联在耀州区照金、小丘、关庄、孙塬镇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小分队慰问演出、辅导培训活动。艺术家们把精彩的表演带到了耀州百姓身边,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3月份,我区筛选10支文化志愿者队伍,举行了隆重的“文化志愿者走基层进万家”授旗和启动仪式,该项活动壮大文艺队伍,提升文化服务,推进了文艺创作交流,掀起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潮。
二是照金精神,红色基因代代传
耀州区是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照金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召开了著名的陈家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的照金精神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照金看望慰问干部群众。2018年5月,习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亲笔回信,勉励小学生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耀州区现已建成了照金红色文化小镇、陈家坡会议旧址纪念馆,以及照金革命纪念馆、照金香山大景区等,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已成为耀州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今年七一,耀州区在照金1933广场隆重举办了“庆七一”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汇报演出活动,演员达1000多人,现场观众达万人。演出活动中,由区文化馆馆长创作并演唱的原创节目《托起明天的太阳》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列入全国红军小学推荐歌曲。
三是文化“十个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在这次创建活动中,我区深入实施文化“十个一”工程,在每个村、社区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电子)阅览室、一个多功能厅、一个棋牌室、一个广播室、一个健身室、一个文体广场、一面文化墙、一支文化队伍、一次表彰活动,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标准化和均等化。
同时,我区还投资1.7亿元,建设了国家A类标准剧场—耀州文化艺术中心,2016年,承办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分会场7场演出活动,之后,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歌舞团、、内蒙古演出团等国家级院团的大型剧目先后来耀州演出,促进了耀州文化艺术交流。
四是柳范艺术,打造书画之乡
耀州区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画家范宽的故里,为传承柳范书画艺术,耀州区倡导全民书画,举办过千人书画现场大赛,建设柳范纪念馆,开展柳体书法进课堂进机关活动,44所中小学校每周开设书法课 ,我们杨书记、张区长率先组织区常委会班子成员参加文化馆举办的书法培训,我们组织全国书法专家开展“柳公权艺术研讨会”,举办“一天一字”柳体书法微信推送、书画培训班、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营造“全民书画”艺术氛围。现在全区各类书画协会28个,书画爱好者达万人。
柳公权墓就位于耀州区关庄镇让义村,现已成为耀州区的一个旅游景点,规划建设的柳公权文化产业园正在对外招商建设。
五是特色文化,引领精品文艺创作
耀州区以精品创作为抓手,一批高水平、有代表性的剧目脱颖而出。围绕照金红色文化创编的大型精品剧目《照金这片天》和《锦阳星火》,《照金这片天》在中央电视台播报并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锦阳星火》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演出剧目奖、创作奖、优秀表演奖三大奖项。围绕药王养生文化创编古典剧《千古药王》,围绕脱贫攻坚战创编《第一书记》和《精准扶贫暖民心》,唱响了时代主旋律。
六是耀州大舞台,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载体
《耀州大舞台》是陕西省免费开放服务示范项目,是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化舞台,可以说是耀州区的“星光大道”选送的舞蹈《欢腾》《陕西八大怪》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七是耀·朗读,打造书香耀州
耀·朗读,是耀州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耀州的重要举措。现已举办200多场朗读朗诵比赛,阅读走入了千家万户、滋润了无数心灵。中宣部学习出版社《全民经典朗读范本》首发仪式暨耀·朗读风采展在耀州隆重举行。
八是历史文化,讲述耀州故事
耀州区结合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每年修复1—2个文化名人展馆,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现已建成林徽因故居、老舍纪念馆、于右任展馆等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场馆15处,建设面积7.24万平方米,免费服务群众达20万人次,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九是药王文化 建设养生福地
耀州区是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故里,国家4A级景区药王山药、药王故里孙原村每年都会举办盛况空前的大型祭祀活动“二月二”古庙会,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孙思邈代表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惠泽百姓。目前,耀州区正在着力打造药王大健康产业园,真正让千年药王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十是文旅融合 助推精准扶贫
耀州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以文强旅、以旅兴文,发展壮大照金红色文化、药王养生文化、柳范书画文化、耀州陶瓷文化、大香山佛教文化及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产业,照金村、北梁村、马咀村、孙原村等一大批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力引擎,形成了文旅融合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新格局。
文化馆一楼我们设置了电子信息室,建立了文化馆网站,为群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
一楼:非遗展牌
耀州区在文化馆设立非遗保护中心,现全区共有非遗保护项目36项,其中“二月二”药王古庙会、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省级有7项。
我区制定了民间名艺人评选办法,每三年评选一次,每人每年享受政府津贴1万元,现已开展评选活动2次,命名耀州民间名艺人12人,建立工作室12个,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了我区民间优秀文化。同时,文化馆每年组织开展非遗技能展演、非遗培训20期次,培训民间艺人千余人,参加丝博会、西洽会、药王庙会等活动,宣传推介民间技艺和作品。
今年5月,我区组组织非遗项目,组团参加了国家级、国际性的第五届京交会,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让耀州非遗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总分馆制
为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馆按照国家、省市区要求,建立了总分馆制,11个镇办文化站完成了分馆建设,由一名文化馆业务干部担任各镇办分馆副馆长,辅导分馆和村、社区服务点开展业务工作,对分馆业务干部由总馆和镇办实行双重考核,演出活动和培训活动实行城乡联动、资源共享,有力地推动了镇办文化站工作,让群众享受到了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数字阅读机
为加快文化数字服务建设,我区为文化馆、图书馆及11个镇办文化站、12个社区、及深度贫困村等配置数字阅读机50台。该机可以提供800份报纸, 100万册电子图书和3000份有声读物,10万册中华古籍,3500种高清民间剪纸,农业种养殖视频及少儿绘画2000辑、耀州区原创文艺作品10部,提升全区数字化文化服务水平。
多功能厅
这里是文化馆的多功能厅,主要开展舞蹈、小型演出排练等活动,多功能厅也是文化馆使用率最高活动室,每天都文艺团队在此开展活动。文化馆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120期次,培训文艺骨干1.2万人次。
老年活动室
这里是文化馆老年活动室,主要开展书画交流和合唱团活动。每月15日,30日这里会举行书画创作交流活动,现在已坚持14年,书画创作交流人数达16万人次。
二楼:楼梯
楼梯两侧悬挂的两幅作品是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的存世作品,流传至今的仅有《溪山行旅图》,现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雪景寒林图》,现存在天京艺术博物馆,《雪山萧寺图》,现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均为博物馆的震馆之宝。
二楼:创作室
这里是文化馆设立的创作室,专门提供给民间艺人搞创作,这里陈列的剪纸作品就是由耀州区剪纸艺人张浩涛老师创作的“照金故事”,也是我们文化馆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的一个重要载体。
三楼:音乐培训室
这是文化馆的音乐培训室,常年开设钢琴,电子琴,声乐,吉他培训,现在是暑期,每天开三节课。
王丽丽工作室
这里是王丽丽老师的手工艺工作室,王丽丽老师是非遗项目秦绣的传承人和区民间名艺人。她主要组织我区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开展各类“民间手工技艺培训”活动,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举办的面塑面花比赛在全省深有影响。她是是已故烙画大师冯华荣之女。冯华荣老师的巨幅烙画、刺绣作品长达15米,多次被中宣部收藏。部分作品被作为对外文化交流馈赠的礼品。
四楼:非遗展厅
我们的非遗展厅分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药王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公共文化六个单元,展柜里展出的是我区民间名艺人作品。这些是今年我们的第二届面花大赛的部分获奖作品。
欢迎大家来到耀州区文化艺术展厅。我们展厅主要通过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药王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公共文化等六大板块,全面展示耀州深厚的历史、美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是耀州的精神家园,是耀州文脉的缩影。
第一单元主要是历史文化,展示了了耀州的历史沿革,还有著名的历史人物“一圣四杰”。大家对孙思邈、柳公权、范宽可能都很熟悉,对西晋哲学家傅玄不是很了解。傅玄是耀州区关庄镇傅家塬人,著有《傅子》、《傅玄集》等,他提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等名言警句至今仍警醒着后人。
唐代著名史学家令狐德棻,也是我们耀州人,独立主编《周书》,参与编撰《《五代史志》、《大唐仪礼》、等10余种史书。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史学家,对史学贡献巨大。
这里展示的是耀州境内丰富多样的文物古迹,现区有文物古迹415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9处,区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000多件,以唐三彩、石器、宋瓷、古钱币最为闻名。
耀州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被专家学者誉为“西北第一殿”。每年举办文庙祭孔大典和成人成童礼仪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这一巨型古树化石是在耀州区锦阳川挖掘出土,距今已有1亿年历史,树高约15米,树根2.5米,重约10吨,现陈列于耀州区宣传文化中心供游人参观。
第二单元是红色文化
主要展示照金革命历史,这是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薛家寨,地势雄险,当年,陕甘游击支队、陕甘特委先后进驻山寨,利用薛家寨四个天然岩洞修建1至4号红军兵营,开展革命斗争。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号寨子为陕甘游击支队驻地,二号寨子为当时红军医院和被服厂;三号寨子为红军当年的军械厂;四号寨子为陕甘特委驻地和供需仓库。周边还有红军兵营旧址、陈家坡会议旧址等,
以薛家寨为中心的照金香山大景区现已成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丹霞地貌地质公园、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陈家坡会议旧址位于照金镇以东约6公里的北梁村,在这里曾召开过一次伟大的会议——陈家坡会议,它被称为“陕甘边历史上的遵义会议”。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一个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与一身的现代展馆。主要展厅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文物、大型主题油画和各种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全面系统的展示了革命先辈和苏区人民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
照金距耀州城50公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近年来,我区着力加强照金红色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统筹城乡发展。是全国红色旅游名镇、陕西省最美丽小镇、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统筹城乡建设示范村。最美照金,是老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共创美好家园的成果,是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
第三单元是药王文化
药王山大景区位于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是孙思邈晚年归隐地。山上古柏苍翠,殿宇轩昂,碑石林立,风景优美,被誉为“中国保健第一山”,已成为人们求医、祈福、健身、旅游的理想之地。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药王山碑林珍藏北魏至隋唐的造像碑石,弥足珍贵,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瞩目。《魏文朗造像碑》是北魏民间造像之始祖,而且是极为罕见的佛道合流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在我国书法界倍受尊崇。
与药王山相邻的药王故里景区位于耀州区孙塬镇孙塬村,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主要由药王祠、药王墓、幼读遗址和药王出生地—老堡子城廓等4 个景点。新建成的药王文化广场、药王养生保健馆、药王养生苑,丰富了药王养生文化内涵。
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三届,并被国家批准为陕西省三大保留节庆活动之一。
第四单元是民俗文化
这是我们首批评选的6位名民间艺人,
冯华荣,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他的宣纸烙画,以烙铁为笔,高温为墨,在宣纸上进行艺术创作,她的烙画作品在中宣部展出并收藏。
胡升杰,东街村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耀州火亭子”的传承人。
杨小平,耀州区关庄镇人,是耀州民间泥塑传承人。2014年,杨小平泥塑专访在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中播出。
宋小虎,耀州区锦阳办人,他秉承耀州窑烧制技艺,潜心研究窑变技艺,制作的陶瓷独特而精美。
崔百来,耀州区锦阳办人,是省级非遗项目耀州面塑技艺的传承人。
赵春,耀州区锦阳办人,是刺绣技艺的传承人。
冯华荣、胡升杰这两位老艺人现已先后病故,但他们的技艺确代代相传。
大家看到的这幅作品《纪念我最敬爱的周总理》是我国著名版画家修军老师的作品,曾在国内众多媒体上刊发。
1972年,修军老师在耀县文化馆任副馆长,任职期间举办版画培训班,培养了众多版画爱好者,出版《耀县木刻选》、《耀县版画集》等,这幅就是他的学生王鸿珠老师的作品。
这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在明朝中期的作品,书法为行草,为其晚年所作,现藏于耀州区文化馆,极为珍贵。
耀州窑,为宋代八大窑系之一,享有“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和“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作有倒流壶、公道杯等,独具中国特色,是精美的商务旅游纪念品。(看着图片及柜内产品讲解)
耀州美食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咸汤面、窝窝面、小丘嫠面等地方名小吃,让人回味无穷。著名作家老舍、贾平凹对耀州咸汤面都曾赞不绝口,2015年,习总书记来视察调研时曾品尝了小丘刀嫠面,现已成为我区独特的饮食文化品牌。
这里是我们恢复的一个耀州民间民俗小屋,展现耀州独特的风土民俗。对面墙上悬挂的是已故名民间艺人胡升杰先生的漆艺书法作品《饮中八仙歌》(作者杜甫)。
第五单元是佛教文化
神德寺塔,位于耀州区城北,塔高30米,八面九级,密檐式空心砖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耀州城内最古老的建筑实物。
1969年4月在神德寺原址发现了舍利石函、三枚佛骨舍利。
2004年,区委、区政府对神德寺塔进行全面维修,维修塔身时,在第四层窗洞中发现佛经。
2012年,耀州区特邀国内外20多位历史、文物、佛教、书画专家召开了神德寺文化遗迹研讨会,经专家论证,在国内发现有塔、有经卷、有舍利的佛家寺院实为罕见,耀州区神德寺塔是国内唯一一处,是继敦煌之后第二藏经洞,堪称佛教文化的珍宝。
正在建设的神德寺文化公园把自然风光与文物保护、佛教文化相结合,建成后将成为耀州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和城市名片。
大香山,位于耀州城西北四十五公里处,香山寺,是千手千眼观音肉身坐化地,被誉为“千年佛教圣地”。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为香山庙会,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内外游客的旅游热点。
第六单元是公共文化
耀州区公共文化体系健全,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华原演艺中心、电影公司、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文管所、文管会等8个文化文博企事业单位。有镇办文化站11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29个,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
耀州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文艺演出、社火表演、非遗展演、广场舞比赛、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达 500多场次,放映数字电影2600场,文化艺术培训200多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精神生活,倡导了积极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是陕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基地。